孩子爱听故事,却不愿意讲故事
余绯 (发表2006年<婴儿世界成长版>)
妈妈的困惑:
天天喜欢听故事,每天都会缠着妈妈讲许多故事,而且一个故事听了许多遍还不够,还让妈妈讲,妈妈讲得有点烦了。有时候妈妈讲得来原来有些不一样,天天马上会指出来:“妈妈,你讲错了,不是这样的。”其实,这些故事天天听得很熟了,于是妈妈就请天天来讲故事,天天就很不高兴:“我不会讲,我不会讲,妈妈讲。”有时候,妈妈每次讲完故事会提几个问题让天天回答,天天也很不愿意,后来,天天每次听故事前就会先提出要求,“妈妈,只讲故事,不要回答问题好吗?”原本喜欢听故事的天天,每次听故事好象都有压力了。妈妈也不知道怎么办,但总觉得,只是听还是不够的,总希望引导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,能更好得去思考,开动脑筋,也多一些开口的机会,训练语言能力。可是现在这个样子,妈妈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了。
宝宝的悄悄话
我不喜欢每次听完故事,妈妈就会问许多的问题,我常常回答不出来,妈妈就不高兴,批评我不认真听,不动脑筋,还发脾气。现在,我每次听故事都很害怕,我希望故事很长很长,总也讲不完,这样妈妈就不会问问题了。妈妈还让我讲故事,可是,我总是讲着讲着忘记了,我讲不好,妈妈又会批评我。
给妈妈的办法
1、 在讲故事之前,先和孩子一起来看故事绘画图,并和孩子一起讲讲图上画了些什么,猜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,他们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等。在讲述时,不要以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,这样容易给孩子压力,让孩子和妈妈比比谁看图仔细,谁想的不一样,讲得不一样,这样孩子更愿意表达。然后,再听妈妈讲一讲书上写的故事上怎么样的。慢慢变成一种习惯时,孩子自己也会看图讲故事了。
2、 在给孩子讲故事之前,爸爸妈妈最好先看过这个故事,然后给孩子讲故事时引导会更有效。比如在故事的中间起伏时,来一个急刹车,留出时间让孩子想一想,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。这时,孩子会积极开动脑筋去设想,可以和孩子一起说说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,不要给孩子一些对错的概念,故事本来就是编出来的,只要有合理的方面就加以肯定,就算是孩子什么也没有说,但起码当你停下时,他还是有思考的空间。
3、 当孩子很熟悉一个故事后,可以和孩子画一些故事中的人物头像贴在衣服上,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,这对孩子复述故事和进一步理解故事都有很大的帮助,而且孩子也会很有兴趣。
4、 给孩子创设游戏的机会,比如有小朋友一起的时候,可以玩当小老师的游戏,拿一些布娃娃玩娃娃家游戏,鼓励孩子给小朋友讲故事,给布娃娃讲故事,这时候,孩子会愉快进入角色,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。
5、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,引导孩子形成思考的习惯,当我们讲完故事后,可以和孩子一起自由地交谈一些话题,但这些话题不要以简单地记忆复述为主,也不要以有定向标准答案的问题,让孩子觉得回答错了就会受到批评。开放式的话题引导孩子多向性的思维,比如白雪公主的故事:你喜欢故事中的谁呀,为什么?白雪公主自己有哪些缺点呢?(比如太轻易相信别人,警惕性不够。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等。)
给宝宝的问题
1、 你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吗? (三个苹果图)
2、 你愿意和妈妈一起进行故事表演吗?(笑脸——哭脸)
3、 你最喜欢听的故事是哪一个?(空出方格,可以填写文字)
4、 你愿意把最喜欢听的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吗?(笑脸——哭脸)
提示家长
l 幼儿语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幼儿个性、交往能力的发展,因此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作用很重要。3-6岁是幼儿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,孩子的词汇量飞速增长,理解能力也有极大的提高,这时候要尽可能给孩子创造机会,引导他大胆地讲述,说出自己看到的,想到的,听到的种种经历。
l 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要从小开始,父母应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每天为孩子朗读的习惯,持之以恒,孩子一定对会阅读有兴趣。
l 坚持让孩子听读可以使孩子集中注意力,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,并能激发想象,丰富孩子的情感,在听的过程中逐步领会语句的结构和词义。
l 要选择适合于孩子年龄水平智力水平的故事,在内容小年龄的孩子可选择动物故事,生活故事等,而且他们更喜欢同一个故事反复听。4-5岁的孩子有了想象力,可以讲些童话,神话,民间故事等,要尽量用夸张的表情来讲故事。
l 家长还可以有目的地为孩子选择故事,比如胆小的孩子可以选择讲些勇敢者的故事,但要注意千万不要把教育的目的过于直白地表现在孩子面前,故事的教育作用还是在潜移默化中。
l 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阅读气氛,在讲故事之前,和孩子有一些亲切的交流,拥抱等,让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怀里,静静地听故事,让孩子真正喜欢上亲子的阅读时光。